高教动态

2018年09月07日

“双一流”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课题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清华举行

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

日前,“双一流”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课题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。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洪大用,副司长徐忠波、徐维清、周佑勇,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副巡视员唐继卫,中国高教学会原会长瞿振元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林梦泉,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等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出席会议。会议由瞿振元主持。

在听取了各子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进展报告后,洪大用强调,“双一流”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,是千亿工程,必须要对建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,对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价。研究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,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指导思想;要将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核心指标,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围绕是不是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,是不是有助于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;要参照四个维度,即国家战略需求、社会美誉度、进步程度及发展差距,还要关注大学的可持续能力。洪大用司长要求课题组,继续深化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,凝练出引领发展方向的“世界一流大学”的建设理念,同时服务于实际工作,尽快提出切实可行、广泛认可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和办法。

徐忠波指出,“双一流”建设在几轮遴选后要形成成体系、合规律的框架,既要把握当前问题,也要关注各校不同诉求。

徐维清要求课题组关注如何体现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导向性,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自主性等问题。

谢维和教授代表清华大学致辞。他指出,此项课题是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工作,也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、理解中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政策的重要机会。如何理解“双一流”建设、如何解“985、211工程”与“双一流”的不同,如何体现时代特点与要求等,对“双一流”建设动态监测及成效评价至关重要。

课题组成员表示,在研究中要贯彻一个指导思想、一个核心指标、四个参照维度及一个关注等指示,努力做到“双一流”成效评价体系的正确引导及引领作用,在多元评价中切实起到政策性作用、服务于实际政策的运用。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加快“双一流”建设,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,教育部决定成立“双一流”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课题组,以构建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为目标,以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为依据,研究提出建设高校及其学科建设进展的动态监测评价机制、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的政策建议。研究周期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底,通过文本研究、实地调研、数据分析、模型构建等方式方法开展研究。

(信息来源:清华大学新闻网)

分享至